北航第十届航天文化节之《摘星揽月的北航人》主题论坛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24   来源:    阅读量:

     

4月20日上午,第十届航天文化节《摘星揽月的北航人》主题论坛在学院路校区晨兴音乐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中国科学院院士于登云以及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桂海潮作主题报告。出席论坛的领导有北航副校长邓怡,学生工作部部长宋晓东,团委书记刘洋,龙八国际网页long8868党委书记徐亚军,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梁伟涛,龙八国际网页long8868党委副书记赵青。此外,来自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北京市八一学校、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等9所中学和航天工程大学的286名学生代表以及200余位北航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论坛由龙八国际网页long8868院长王伟宗主持。

    

     

戚老以《中国航天与中国精神》为题,首先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历程讲起,回溯了老一辈航天人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并为国家空间事业发展奉献终身的感人事迹。接着戚老分享了自己作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在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研制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地面试验对于确保卫星安全上天的重要性,用“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兑现了对航天员的庄严承诺——“你上去吧,一定能回来”。最后,戚老向青年学子提出三点殷切期望:一是要扎实做好思想与技术储备,勇敢肩负起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时代使命;二是要让青春浸润在爱国奉献的底色中,将时间、智慧和汗水无私奉献于国家建设;三是要树立远大抱负,把个人理想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用创新思维推动航天事业稳步发展

       

于院士以《我国月球探测的实践与展望》为题,首先讲述了月球探测在宇宙探索中的重要地位,然后系统回顾了我国探月工程的“三步走”战略所取得的成绩,并详细解析了支撑这一成就的关键技术,并强调月球所蕴藏的丰富资源与科研价值,不仅为能源、新材料及生物研究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天文和地球科学研究建立了独特平台。于院士进一步剖析了世界月球探测的竞争态势,重点分析了各个国家的政策与动向,并指出我国必须坚持“短期可控、长期自主、政府引导与商业驱动并举”的发展模式。展望未来,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快重型运载火箭及深空通信中继技术的革新,实现更远、更快、更可靠的探测能力;二是要构建多国合作的月球科研站,推动“月球经济”与科学研究协同发展;三是要依托北航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既掌握核心技术又具备跨学科视野的深空探测复合型人才。

            

桂老师以《逐梦星辰、奋斗青春》为题,首先讲述了他从25年前怀揣梦想迈入北航校园,到成为航天员奋斗历程。接着回顾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并讲述了每一阶段的技术突破。桂老师进一步介绍了自己在空间站工作期间的生活状态,并展示了所开展的多学科实验任务,激发了现场学生的浓厚兴趣。最后,桂老师呼吁更多青年学子勇敢投身载人航天事业,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使命紧密结合,让“空天报国”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共同书写中国航天的崭新篇章。

              

精彩的论坛主题报告之后,论坛进入“鲲鹏杯”航空航天知识竞赛启动仪式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邓怡致辞并宣布赛事开幕。此项赛事是在办赛20余年的“飞豹杯”基础之上,融入“大中衔接”理念,首次面向全国大学生和高中在校生开放,旨在激励更广大的青少年学子投身空天强国事业。

               

本次论坛在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中落下帷幕。通过三位专家的精彩讲述,广大师生感悟了航天精神的磅礴伟力、认识了深空探测的现状未来、见证了飞天圆梦的奋斗历程,深深认识到在一代代航天人的精神照耀下,我们才能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不断突破,让牧星者变成摘星者,追梦人终成圆梦人。

站在新的起点上,每一位北航人都应传承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立大志、明大德,主动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助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
学院领导
组织机构
师资队伍
师资简介
教师风采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科研基地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学科建设
国际交流
本科生
本科生培养
本科生风采
研究生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学位
研究生风采
党群建设
党建园地
党风廉政
信息公开
学习专栏
群团工作
校友风采
人才引进
公共服务
网上投稿
办公指南
资料下载
规章制度

TOP